查看原文
其他

当出海成为“必选项”,光伏产业入局者将面临什么?

ACMI 化工新材料
2024-12-14

来源:各公司财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ZPVA光伏新材料、华夏时报、中国电子报、海关单位

6月13日-15日,SNEC 2024光伏展落幕,然而这一史上规模最大的光伏展所引发的讨论和思考仍在持续发酵。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以胶膜产业为探讨了光伏产业中的这一环节产能阶段性过剩的问题。透过局部看整体在去年光伏产业集体下行的情况下,这可能是整个产业链各环节普遍面临的困境。

拓展阅读:光伏行业大浪淘沙!先从这一高分子材料产业开始?

5月29日,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在资源较优地区,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利用率可降低至90%,打开光伏装机向上空间;明确提出新建多晶硅能效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光伏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然而,除了国家政策性调控,开拓市场饱和度较低的海外市场也已成为光伏企业的必然选择。SNEC 2024期间,TCL光伏科技副总经理于大鹏表示:“对于我们来说,海外市场不是选项,而是必选项”江苏创维新能科技有限公司海外营销总监张杨也对记者表示:“光伏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定是国际化。


“大航海”3.0时代

2000年-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历经初期发展、出海扩张阶段。在此期间,国内光伏企业利用欧美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抢占市场,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但此时国内企业的经营模式仍是头在外”:硅料环节主要靠进口,成品也主要销往海外,中企仅负责制造和组装。2010年-2011年,美国太阳能产业对中国的5亿美元贸易顺差逆转为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巨大的变化触发了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2013年,欧盟同样做出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决定。随后几年,中国光伏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地区布局,这一时期为规避高额关税的出海战略可以被视为双轨制战略布局的2.0版本。2023年以来,在“中国造、全球卖”的基础上,国内头部组件企业几乎都宣布了出海建厂的规划,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在已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即“大航海”3.0时代。

表1:光伏产业主要环节头部企业海外布局一览


“3.0时代”所面临的问题

(1)、逆全球化以及贸易摩擦当前,全球化趋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级,部分国家包括美国、欧盟、印度等以政策性的方式维护本土产业利益。以美国为例,目前,该国的新政雏形对中国以及东南亚光伏产业的影响已出现:中国大陆向美国直接出口光伏产品的途径几乎已被阻断。而且,随着美国反规避调查的裁决实施,东南亚市场——美国目前最大的光伏产品进口来源地,其对美出口的未来也变得充满不确定性。具体来看:

上文我们曾提及国内企业曾为应对欧美“双反”政策而至东南亚地区投建产能,然而,2023年8月,美国商务部反规避调查终裁结果显示:部分中国光伏企业在泰国、柬埔寨、越南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投建产能被认定为“以避免缴纳自2012 年以来,美国对中国制造的太阳能产品所征收税”,或将面临惩罚性关税。

5月14日晚间,拜登政府对华301关税新政正式落地。除大体上维持了现有对华301关税的税目、税率,还变本加厉针对我国以“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优势出口产品进一步加征关税。除美之外,近几年通过政策构建壁垒的还有一度成为我国光伏第一出口国的印度印度通过BCD关税削弱中国光伏产品竞争力;通过不断扩充国内太阳能光伏组件型号和制造商批准清单(ALMM),推动本国光伏产业发展;通过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补贴扶持其国内制造商。目前,已知该国公布的ALMM清单中,80家组件制造商无一家是中国企业。也正是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光伏企业掀起了新一轮赴美、中东建厂热潮(2)、新型“绿色”贸易壁垒除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发达国家以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碳足迹为基础建立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也正成为阻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拦路虎。以我国光伏组件最大出口市场——欧洲为例,欧盟发布的《2022-2024年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工作计划》、新的碳边境协调机制(CBAM),以及法国将低碳制造考虑在内的太阳能电池项目招标等等措施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一种以“碳足迹”为由的保护手段。对照2023年我国向欧盟国家出口光伏产品的情况来看,尽管去年受港口库存积压的影响,我国对欧洲的出口总额有所下降,但仍接近200亿美元,占我国去年光伏产品出口总额的40.4%。其中,光伏组件超过98%,占国内组件出口总额的49%。这意味着,仅欧盟国家的“碳足迹”壁垒就足以影响国内近半数的出口产品表2:2023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市场分布SNEC 2024期间,杜邦™ Tedlar®全球光伏市场总监付波博士在接受【化工新材料】团队采访时多次、重点提及关于ESG对于国内光伏企业的重要性,再结合上述出口情况,可以说当出海成为“必选项”时,光伏产业的可持续性变得愈加重要。

同样,针对这一情况,5月22日,我国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强调要“优先聚焦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制定发布核算规则标准”、“针对重点外贸产品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加快发布更新本地化产品碳足迹因子并推动国际认可”。

另外,欧美、拉美、日韩、印度、非洲及澳洲等地区对光伏组件的强制性认证品目繁多、程序复杂且费用高昂,也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未来,如何破除这些壁垒,积极寻求企业、协会、政府的良性互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把光伏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是国内光伏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3)、出海成本以及供应链的建立当前,由于东南亚地区对美出口受阻,多家光伏企业开始考虑在美国本土进行投资建厂。隆基绿能、协鑫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TCL中环和天合光能等企业均在2023年宣布了他们在美国的建厂计划。然而,这些企业将面临诸如高成本构建本地供应链等挑战。

晶科能源位于美国的组件厂 图源:晶科能源

在成本问题上,尽管存在不断上升的关税和日趋严格的“碳关税”政策,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增长势头依旧强劲,这从侧面凸显了中国光伏产品在成本上的明显优势。然而,海外建厂的成本计算则更为复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成本、土地购置或租赁费用、建设开销、员工薪酬、设备采购成本、运输与物流费用、合规性要求以及税收规定等。2023年9月,组件头部企业天合光能曾宣布,斥资超2亿美元在美投建一座5GW的组件制造厂,建成后,该厂将为当地提供1500个工作岗位,并从美国和欧洲采购多晶硅原料。相关工作人员曾透露,在美国建厂的成本的确会较东南亚更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光伏产业各环节的差异性,辅材企业反而有望凭借轻资产成本优势、先进产品力率先导入海外新玩家供应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由于美国对华光伏政策变动,导致天合美国与道尔达的合同变更未能达成一致,遂令后者对前者发起仲裁,目前,时隔近2年,该案件尚未公布最终裁决。产业链配套方面,光伏企业海外投资若各自为战,容易产生产业链单一环节扎堆布局,从而忽视了上下游配套联合拓展的问题。以美国为参考,其光伏产业链在关键环节就存在明显缺口。在上游环节:美国的多晶硅产出有限,这直接影响了硅锭和硅片的生产能力。如果大部分中企零部件从美国本土采购,可能根本无法满足生产供应。2024年2月,美国光伏制造商CubicPV公司宣布将搁置其原计划的10GW本土硅片项目。在下游环节:尽管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拥有较高的光伏产品需求,但由于本土化政策的影响,市场增长受到了制约。2023年,美国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签订的长期购电协议(PPA)总容量降至17.3GW,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6%。
【化工新材料】上期推送一览>>

1、巴斯夫暂停印尼项目!加码在华投资?

2、电子化工新材料如何创新发展?

3、10万吨/年己二腈项目正式落地辽宁

4、盛禧奥!PMMA先进回收工厂开业

5、全球最大!百万吨碳酸二甲酯项目拟建

6、北大领衔最新Science!14GPa碳纳米管纤维

·ACMI·

新媒体矩阵
Media Matrix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化工新材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